当前位置: 返回首页 >> 王氏源流 >> 王氏源流 >> 三槐王氏考
三槐王氏考
作者:王剑英 信息来源:金寨王氏网 更新日期:2011-08-23 浏览[8602]

 

一九八三年夏,泰国王氏华裔代表团来江苏太仓,云是三槐堂王氏,王阁老子孙,由南宋时起逐渐向闽粤沿海南迁,遂定居于泰国。现子孙蕃衍,已达两万人,宗族祭祀,相沿成俗。为探寻本源,特组织代表团返回祖国,寻访宗族。

九月中,我应邀回乡讲学,有关方面领导及宗族以此垂询。回京以后,查阅了一些资料,现简述如下。

一

宋宰相王旦之子王素撰《文正公(王旦)遗事》,云:“先晋公(王祜)知远大,尝语大曰:‘此儿(指王旦)异日必至公辅’,因手植三槐于庭为以为识。其槐今老,荫茂可爱。”欧阳修《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并序》:“王公讳旦,……世多称王氏有阴德。公之皇考(祜)亦自植三槐于庭,曰:‘吾之后世,必有为三公者。’此其所以志也。”①(《欧阳文忠公集》卷二十二)司马光《三槐王氏宗谱·序》:“晋国公祜,当太祖朝,拜知制造,卒以直道而遭贬黜。太宗覃恩,以兵部侍郎召,不就。盖尝手植三槐于庭,曰:‘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。’而其子魏国文正公(旦)雍容邪雅重,被服礼义。太平兴国五年(980年),登进士及第,……除入翰林,相真宗于景德、祥符间,朝廷清明,天下无事。”②(王国栋《王氏宗谱》。该序未收入《温国文正司马公集》)司马光《涑水纪闻》卷七:“旦少时,尝明以语人,谓旦必至公辅,手植三槐于庭以识之。旦自幼聪悟,宽裕清粹,太平兴国中,一举登进士第。”苏轼《三槐堂铭并序》:“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(祜)显于汉、周之际,历事(宋)太祖、太宗,文武忠孝,天下望以为相,而公座以直道,不容于时,盖尝手植三槐于庭,曰:‘或子孙必有为三公者’,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(旦)相真宗皇帝于景德、祥符之间, 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,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。”③(《经进东坡文集事略》卷五十九)邵伯温《邵氏闻见录》卷六、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二之四《丞相王文正公旦》均载之,并云:“天下谓之‘三槐王氏’”。江少虞《宋朝事实类苑》卷十二《名臣事迹》,王《东都事略》卷四十、《宋史·王旦传》、柯维骐《宋史新编·文正公传》、《续通志》卷三百二十一《王旦传》亦均载之。

据《三槐王氏宗谱》:“公(王祜)宦居于汴城之东,筑室仁和门外,植槐于庭,遂号三槐王氏。”则植槐于庭之所在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。盖王旦之祖彻,进士及第,官至左拾遗。父祜,以文学知名,知制诰二十余年,至旦已世居汴城三代。

然三槐王氏不以王旦为始祖,亦不以王祜为第一世,而以王言为始祖,示本源也。王国栋《王氏宗谱·琅邪王氏宗谱》(乾隆四十四年修,清钞本)谱例:“吾王氏自琅邪流派至于渭南,自……黎阳令(王言)由渭南而入于大名之莘亭,为三槐第一世。”《王氏宗谱·三槐王氏宗谱》凡例:“三槐王氏自太原流派,系出琅邪,故大名莘县始黎阳令者,示本源也。”王庸敬《王氏通谱·三槐王氏通谱》(清纂,光绪活字印本):“三槐派自唐滑州黎阳县令言始。其所自出,县载琅邪派中。言因祸占籍魏州莘亭县。孙祜尝于植三槐于庭,曰:‘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’,遂号‘三槐王氏’。”唐魏州,五代,宋以后称大名府,莘亭县,武德四年置,旋并入莘县。莘亭在莘县北十三里。莘县元以后改属东昌府,现属山东聊城地区。

二

《通志》卷二十八氏族四“以爵为氏”云:

王氏,天子之裔也。所出不一,有姬姓之三·有妫姓之王,有于姓之王,有虏姓之王。

若琅邪、太原之王,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度为庶人,其子宗恭为司徒,时人号曰‘王家’;若京兆、河间之王,则曰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。毕万封魏,后分晋为诸侯,至王 假为秦所灭,子孙分散,时人号曰‘王家”。或言魏至昭王彤生无忌,封信陵君。信陵生何忧。何忧生卑于。秦灭魏,卑子逃于泰山,汉高帝召为中涓,封兰陵侯,时人以其王族也,谓之“王家”。此皆姬姓之王也。

出于北海、陈留者,则曰舜之后也。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,齐人号为‘王家’。此妫氏之王也。

出于汲郡者,则曰王子比干之后,此子姓之王也。

出于河南者,则为可类氏;出于冯翅者,则为钳耳族;出于营州者,本高丽;出于安东者,本阿布思。此皆虏姓之王也。

以其所出既多,故王氏之族最为蕃盛云。

《广韵》下平,十阳“王”字原注广列郡望,云:王姓“出太原、琅邪,周灵王太子晋之后。北海、陈留,齐王田和之后;东海出自姬姓;高平、京兆、魏信陵君之后;天水、东平、 新蔡、新野、山阳、中由、章武、东莱、河东者,殷王子比干为纣所害,子孙以王者之后,号曰‘王氏’;金城、广汉、长沙、堂邑、河南,北二十一望。”

魏州在秦汉称东郡,魏晋南北朝称阳平郡,隋称武阳郡,《通志》、《广韵》中均无此郡名。奉诏重修《大宋重修广韵》(简称《广韵》)之陈彭年,与王旦同时代,郑樵又稍晚,当不会不知名闻天下的“三槐”之名。又《王氏宗谱》虽以《琅邪王氏宗谱》、《三槐王氏宗谱》、《太原王氏宗谱》并列为三,《王氏通谱》亦以《太原王氏通谱》、《三槐王氏通谱》、《别派王氏通谱》并列为三,商列为《三槐王氏宗谱》、《三槐王氏通谱》之南渡江南诸支,亦不自称“三槐王氏”,商仍称“太原王氏”,如洞庭王氏《太原家谱》、西沙王氏《太原王氏皋桥支谱》、海虞王氏《太原王氏家乘》,太仓王锡爵家亦称“太原王氏”。由引可以推知,“三槐”因非地名,当为堂名,而非郡望。

三

顾炎武《日知录(集释)卷二十三《氏族相传之讹》云:“氏族之书,所指秦汉以上者,大抵 不可尽信。……王氏则云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为为庶人,传记亦无此事。”《王氏宗谱·太原、琅邪王氏总世系图》虽以晋为第一世,而其《太原王氏宗谱》又以东汉逸士王为始祖,通前二十八世。据凡例云,王霸原祁县王氏,属太原郡,“光武初连征不起,遁入雁门,其后称‘太原王氏’。至于太子晋至秦武城侯离之后,始分载传记,中间世次阙失,不足征信,不若《汉书》有据也”,故“凡属太原王氏,断自后汉逸士霸始”,王霸遂为“太原王氏”一世始祖。

三槐王氏出自太原流派,以唐黎阳令王言迁莘县为第一世始祖,王旦为第四世。《三槐王氏宗谱·凡例》云:“世系自黎阳公起至八世为北谱,犹有可征,故得其祥;自九世以后(“由大名而分支南渡”)为南谱,迁居不一,难以悉详。”又云:“(宋)南渡以来,一十八支,或吴或越,支分派别,不能备述。惟吴之无锡、三沙、松江、洞庭等支,与越之余姚、上虞、山阴、会稽、萧山、诸暨,以及四明、西溪、湖州、孝丰等派,各叙其略焉。”

吴中三槐王氏之后,各支各定始祖,仍称“太原王氏”,如:

吴县皋桥支(西沙支)王氏以隋文中子王通为第一世始祖。《太原王氏皋桥支谱》嘉庆十三年渔溪公《太原王氏宗谱序》:“王氏系出周灵王太子(晋),传至隋为文中子(王通),至宋为文正公(王旦),公曾孙大傅公(王皋)扈宋南渡,居昊之荻州,子三人,长太周公(易)迁昆山沙头(明弘治属太仓州),为东沙支;次省郎公(铎)仍居荻州,为中沙支;次学士公(允)迁锡山沙头,吾宗皋桥支之所托始也。”皋桥王氏以隋王通为一世始祖,宋王旦为第十一世。

常熟王氏以南宋守合州名将王坚为始祖。常熟《太原王氏家乘》洪武十七年原序:“南虞(常熟)王氏,其先发源于青州宋相国文正公(旦)之后也。再传而至忠壮公坚。坚曾孙均佐修 缉谱牒,以嗣世绪”;顺治十年《重家乘前序》云:“我王氏发源青州,历相寮室,祖德宗功,昭然史册。当元兵入寇,统制安第公阖门殉国难,统制弟安义公为存宗祀,突围走海虞之六河(鹿河,明弘治属太仓州),遂家焉。三传面至均镇,肇修谱牒,以统制父宋故节度使谥忠壮公讳坚为始祖云。”

洞庭王氏以始迁洞庭之王百八为始祖。洞庭《太原家谱》王鏊《先世事略》:“王氏之先,自汴扈宋南渡,世家太湖之东洞庭山,至今人名其处曰王巷”;又《家谱后语》云:“自宋以来,皆称‘三槐王氏’,而吾千七将军(王百八之子)扈宋南渡,自汴迁焉,其承绪尚可考也。”康熙二十四年(续修文恪公支谱序》云:文恪公王鏊“鉴于冒伪者之所为,不肯强为附和,惟据有可考订者,近自有宋南渡百八公卜居洞庭东山为始。”

太仓王氏以明大学士王锡爵为第一世。《王氏通谱·三槐王氏通谱》:“(王)皋扈太后驾南迁,遂家无锡县。皋次子铎守父旧宅,居中沙;皋长子易分居东沙;皋三子允分居西沙。三沙之派,东、西为盛。东沙派自元将保义副尉荣迁太仓后,前明以来代有显宦,文肃公锡爵,其矫然首出者矣。”《王氏宗谱·三槐王氏宗谱》卷之四“晋国公(祜)分支文正(旦)房无锡东沙分支太仓东娄派”云:“第十四世荣,……元河南元帅府保义副尉,至正辛卯(十一年,1351年),遭红巾‘贼’刘福通‘乱’,遂弃官归隐,居海虞之澄江,为太仓东娄之始。子二:求一、求二。求一,居太仓乐智乡;求二,居松江。”虽《三槐王氏通谱》卷十三《世系图》排王锡爵为七十六世,王衡为七十七世,王赞虞(时敏,号烟客)为七十八世,王□□为七十九世,王原祁(号麓台)为八十世,太仓王氏家谱仍自称“太原王氏”,以王锡爵为第一世。

四

明时以殿阁大学士为宰辅,但避“宰相”之名,称“内阁”,相呼大学士为“阁老”。王锡爵于明神宗万历十二年(1584年)为大学士,任宰辅十一年,人称“王阁老”,称其后裔为“王阁老”子孙。

“阁老”之称,并非始自明代。唐时以尚书、门下、中书三省长官为宰相,共议国政,以太宗尝为尚书令,臣下避不敢居,于是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云:“两省相呼为‘阁老’。”宋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,参知政事为副相,王旦于宋真宗景德三年(1006年)参知政事,加工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即为宰相,当相沿称“阁老”。

王氏历代为相者不乏其人,仅据《宋史·宰辅表》、《元史·宰相年表》、《明史、宰辅年表》,自宋王旦起,至明王锡爵止,宋、元、明三朝王氏为相者计有:王旦、王曾、王钦若、王随、王安石、王土、王淮、王文统、王罴、王毅、王颜、王居仁、王洁、王思德、王时、王一宁、王文、王锡爵,共十七人。泰国王氏华裔来太仓寻找的三槐王氏“王阁老”,当非明大学士太仓王锡爵,而是宋宰相大名莘县王旦。王锡爵虽亦三槐之裔,但三槐王氏以王旦为相而闻名立宗。因此,所称三槐堂王阁老,当是宋宰相王旦,决非明大学士王锡爵。

五

《王氏宗谱》云,三槐王氏“南渡一十八支,或吴或越,支分派别,不能备述”。《王氏通谱》记述三槐王氏南迁者,除吴、越而外,尚有建康、九江、涪州、泉州。泉州已在闽江之南,属闽粤沿海。日前,遇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王灿炽同志,云系福建永定县高陂乡富岭村人,是三槐王氏后裔,当地“客家”大族,称“三槐堂”、“三槐第”。王氏系从中原南迁,为有别于当地原来居民,亦属“客家”。水定已在闽粤交界,为《宗谱》、《通谱》所未及载。

三槐王氏如何迁入闽粤,情况不详,何时飘洋过海,定居泰国,尚未见到记载,难以叙述,但若能找到史籍文献,并描绘出王氏如何逐渐南迁并到海外定居的历史踪迹,则对民族迁徒 、华侨源流之研究,将提供颇具价值之资料。

小结

一、三槐王氏为宋宰相王旦之后,以迁魏州莘亭县(宋改称大名府莘县)之唐黎阳令王言为始祖。

二、“三槐”系堂名,非郡望,故《广韵》、《通志·氏族略》均不载

三、三槐王氏为太原王氏之一支,故虽有《三槐王氏宗谱》、《三槐王氏通谱》,其南迁吴中之三槐诸支,包括东沙分支太仓娄派,均称“太原王氏”,不称三槐王氏

四、三槐堂“王阁老”当是宋宰相王旦,而非其后裔明大学士王锡爵

五、若能描述出三槐王氏南迁闽粤及海外的历史,则对研究民族迁徒、华侨源流颇具价值,对团结海外侨胞、促进祖国统一亦将起积极作用。

 

 

  信息录入:wxc  
  责任编辑:wfl  
【打印】  【返回首页】  【关闭】  
上一篇:对三槐堂王巩及其子女的考究    
下一篇:关于编辑三槐王氏总谱几个问题的探讨    
 
王氏网 新安琅琊王氏网 全球王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