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 一 公
|
福 二 公
|
篡修
时间
|
叙文撰稿人
|
修次相距
|
修 次
|
篡修
时间
|
叙文撰稿人
|
修次相距
|
明嘉靖23年(1544)
|
王氏宗谱引(初修):临川慎庵万言谨识。
|
相距始迁181-192年
|
初修
|
|
|
|
明万历31年(1603)
|
重修家谱叙(二修):八世孙堪一名良辅书于三槐堂。
|
相距初修59年
|
二修
|
清顺治15年(1658)
|
①王氏增修族谱叙(三修):明侍御、浙江巡按、三山左光先拜撰;②增修家谱叙(三修):九世孙国鼎敬书于柳峰山麓之觉庵。
|
相距二修56年
|
三修
|
清雍正10年(1732)
|
王氏重修族谱叙(四修):赐进士及第、通奉大夫、提督江苏学政、詹事府詹事张廷璐拜撰。
|
相距三修73年
|
四修
|
清乾隆55年(1790)
|
①王氏纂修宗谱序(五修):赐进士出身、翰林院检讨、中宪大夫、浙江宁绍台道、前监察御史左周拜撰;②增修宗谱序(五修):十四世孙树泽百拜撰。
|
相距四修58年
|
五修
|
初修
|
清乾隆43年(1778)(称《王氏支谱》,宗祠“芸山堂”)
|
①王氏宗谱序(初修):赐进士出身、诰授朝议大夫、调任福建漳州府知府、前知湖北武昌安陆施南府事署武汉黄德道督粮道、前甘肃直隶固原州知州、皐兰、靖远县知县、加三级纪录、十五次记大功、六次又军功、五次卓异侯陞、年家弟姚棻顿首拜譔;②源流序(初修):三溪邑庠生汪时煜炯南氏拜譔;③序(初修):十三世裔孙仁恒謹識
|
相距福一公初修计234年,相距始迁计415-426年
|
重修
|
清乾隆48年(1783)
(称《王氏家谱》,宗祠“芸山堂”)
|
①源流序;②自序:清乾隆48年癸卯歲大呂月上浣之吉,十三代裔孫仁恒謹識
|
相距初修5年
|
清同治6年(1867)
|
增修宗谱序(六修):十七世孙祖光敬撰。
|
相距五修77年
|
六修
|
三修
|
清同治6年(1867)
(始称《王氏宗谱》)
|
上澣东股裔孙祖光顿首拜撰
|
相距二修84年
|
始于民国5年,成于民国6年(1917)
|
①王氏族谱序(七修):前湖北财政厅厅长王荃本谨序;②王氏续修族谱叙(七修):清宣统翰林院编修、四川提学使司方履中拜譔。
|
相距六修50年
|
七修
(合修)
|
同左
|
同左
|
同左
|
始于共和国61年元月(2010),成于共和国63年冬月(2012)
|
(待撰)
|
相距七修93年
|
八修
|
同左
|
同左
|
同左
|
始祖福一公、福二公元顺帝至正12-23年(1352-1363),由徽州婺源迁居皖桐炭埠。福一公至明嘉靖23年(1544)开修宗谱,祠堂名“槐庆堂”,相距始迁计181-192年。
|
福二公后迁居桐西新庄铺,至清乾隆43年(1778)开修宗谱,祠堂名“芸山堂”,相距福一公初修计234年,相距始迁计415-426年。
|
清同治6年(1867),西股福二公三修,遂与东股福一公合修《炭埠王氏宗谱》,合祠“槐庆堂”。
|
自始迁至八修,历经元末、明、清、民国,至人民共和国61年(2010),时间相距计647-658年。
|
2010年元月7日 廿世孙飞龙 谨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