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 返回首页 >> 王氏源流 >> 王氏源流 >> 瑯琊新安王始祖王壁公世系探考
瑯琊新安王始祖王壁公世系探考
作者:王福华 信息来源:中华王氏网 更新日期:2010-09-18 浏览[5842]

19世——王元:离长子,秦二世初为临淄令,因惧秦乱战争,避迁於瑯琊,后徙临沂,为瑯琊王氏之始祖。娶郑氏,子一:忠。

20世——忠:元子,秦子婴散时,子婴避乱於梁,仕汉为右将军。娶孙氏武信君知之女,子一:浑。

21世——浑:忠子,字元仲,汉高祖时(-206-195年)拜将军,守河内,封睢阳(古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)侯。

22世——曜:浑长子,字明德,汉秦川(今甘肃省属)牧。娶彭城刘氏尚书智之女,子二:袭、舒。

23世——袭:曜长子,字公武,汉武帝时为秋官,拜中书监,元丰二年(-109年)出守太原,加后将军,卒於官,年六十九。娶高阳许氏侍中太常毗之女,子二,广、吉。

24世——吉(?48年),袭次子,字子阳,西汉瑯琊皐虞人,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。汉举存廉,迁云阳令。宣帝时(-73-49年)官谏议大夫,不久谢病归瑯琊。《汉书传第四十二》王吉传有载。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》载吉为王元四世孙,王庸敬著谱吉为六世孙,相差二世代。再考吉卒年与其父公元前109年出守太原年代来分析,父子出生年率有疑。娶费氏,子一:崧。继刘氏,子一:骏。

25世——骏,吉次子,字伟山,汉谏议大夫,鸿嘉二年,仕汉御史大夫。永始二年(前15年)十二月卒,《汉书》王吉传载其名。娶杜氏,子二:崇、游。(按萧山谱,杜氏为贡氏,两谱姓氏不同,未知何因。)

26世——崇,骏长子,字德礼,以父任为郎,历官大司空,封扶平侯,《汉书传第四十二》王吉传中有其名。娶郑氏,继解氏,子一:遵。

27世——遵,崇子,字伯业。汉时为中郎将,封义乡侯,卒年六十一。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》有其名。娶师氏大司空丹次女,继朱氏,子二:时、音。

28世——音(公元26114年)遵次子,字少元,后汉永年初(公元58年)举明经博士为大将军椽。元初卒,年八十八。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》有其名。娶谭氏,子一:仁。继钱氏,女二。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》记载,音有谊、睿、典、融四子,并无一子。

29世——仁,音子,字周望,一字振之。后汉元嘉初(151年)举茂才,授中州御史,后入曹操,为青州刺史。娶陈氏,继郑氏,子四:谊、睿、典、融。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》没有谊、睿、典、融四子,该四子为之子。

30世——融,仁四子(按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》应为之第四子,字巨伟,一字景彰,博涉经史,公府屡辟不就。《晋书列伟第三》王祥传中载其名。娶高平薛氏,子一:祥;继朱氏,子一:览。

31世——览(206278年)融次子,字玄通,后汉建安十一年(206)二月初一生。本郡召为西曹椽,历清河太守。入晋拜宗正卿,转光禄大夫,咸宁四年卒《晋书列传第三》王祥名下载其名。娶金氏,继仲氏,子六:裁,基,会,正,彦,琛。

考证评语:览后汉建安十一年(公元206年)生,曾祖音后汉建武二年(公元26年)生,自音至览出生年相差180年,平均60年一世代,这种世代年率是不正常的。再查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》,音无一子,除去相隔二世代,每代年率为90年,笔者以为的世系有问题。

32世——裁(233——?)览长子,字士初,晋护军长史,历镇军司马《晋书列传第三》王祥名下有载。娶魏氏,子三:导、颖、敞。

33世——导(276——339)裁长子,字茂宏,渡江后为元臣,卜宅东冶(据《辞海》记载,东冶为今福建省福州市)。初袭祖爵,历官安东司马,宁远将军,振威将军等,都督中外诸军事。后为东晋三朝宰相。《晋书列传第三十五》载王导传。娶曹氏,子四:悦、协、邵、荟。侧室雷氏,子二:恬、洽。

考证评语:按王铁著《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》一书王氏篇说:《汉书王吉传》,只说王吉是瑯琊人,而并未说他是秦将王翦的后代。王吉卒于汉元帝初年,即公元前48年,王导卒于晋咸康五年(339),其间相隔近四百年,仅传八世,这也是不可能的。从王吉到王导的世系是有质疑的,特别是28世音至31世览的世系是谓不实。

34世——洽(323——358)导三子,字敬和,东晋瑯琊临沂人(注:王庸敬著《瑯琊王氏通谱》卷P10页导名下载渡江为元臣,卜宅东冶。该东冶作何理解。《中国地名大辞典》有东冶而无东治。东冶在今福建省福州市。东治在何处无考,是否可以理解为东晋的治所?)历仕散骑中书郎,中军长史,史徒左长史,建武将军,吴国内史加中书令见《晋书王导传》。娶刘氏,继恒氏,子二:珣、珉。侧室氏,子一:珨。

35世——珣(349400)洽长子,字元琳,东晋瑯琊临沂人。少为桓温椽,从讨袁真,封东亭侯,转大司马参军,中军长史,辅国将军,吴国内史,拜仆射,迁尚书令,司徒加散骑常侍。见《晋书王导传》。娶谢氏,子五:宏,虞,柳,孺,曇首。

36世——曇首(394430),南朝宋瑯琊临沂人。初瑯琊王辟为大司马。入宋文帝即位(424年)拜中领右卫将军,迁太子詹事。见《宋书列传卷第二十三》曇首传。娶谢氏黄门侍郎韶女,继济阳蔡氏,荥阳郑氏,子二:僧绰,僧虔。

37世——僧绰(423453),曇首长子,南朝宋瑯琊临沂人,袭爵豫章县侯,尚文帝长女(宋书中为太祖长女)东阳献公主,初为江夏王义恭司徒参军,转始兴王文学秘书丞,司徒左长史,太子中庶子,历尚书吏部郎,侍中(452年),为太子邵所害。见《宋书列传第三十一》僧绰传。娶刘氏被废,侧室徐氏,子二:俭、逊。

38世——俭(452489),僧绰长子,字仲宝,祖曇首南朝齐瑯琊临沂人。袭爵豫章侯,尚明帝尚阳羡公主,拜驸马都尉,转吏部郎,升明二年(478)兼侍中,次年转左仆射。入齐进封南昌县公,左仆射加侍中,领太子少傅。五年(487)开府义同三司。兄《南齐书列传第四》王俭传。娶刘氏,子二:骞、暕。

39世——骞(474522)俭长子(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载:从子,并非嫡子)。本字元成,避齐高帝讳改思寂。《梁书列传第一太宗简皇后王氏》名下记载:骞袭封南昌县公,出为义兴(今江苏宜兴)太守累迁黄门郎,司徒右长史。天监四年(505)出为东阳郡太守(金华市志有载)。十一年迁中书令、给事中,领射声校尉。见《梁书皇后列传》。武帝受禅(502年)历度支尚书、中书令。因忤旨,出为吴兴太守。娶安氏,继徐氏,子二:矩、范。侧室汪氏,子二:规、箴。

40世——规(492-536),骞长子,字威明。《梁书皇后列传》王规传记载,骞、梁举秀才,起家为秘书郎,迁太子舍人。中大通三年(529)迁五兵尚书。俄领步兵校尉,父忧服阕袭爵南昌县侯,除中书黄门侍郎。大通二年,出为贞威将军。后为散骑常侍,太子中庶子,领步兵校尉,规辞疾不拜。大同二年卒。娶袁氏司空昂之女,子一:褒。

41世——褒(509572),规子,字子渊(西汉时有王褒,字子渊,汉蜀人,因何会同名又同字),一字子汉,北周瑯琊临沂人。《周书列传第三十三》王褒传载:曾祖俭祖骞父规。梁武帝喜褒之才,以弟鄱阳王恢之女妻之,起家秘书郎,转太子舍人,袭爵南昌县侯。元帝时拜侍中,累迁吏部尚书,左仆射。入北周除内史中大夫,授太子少保,迁小司空,卒于任上,年六十四。娶萧氏鄱阳王恢之女,子一:鼒。

42世——鼒(生卒不详),褒子,字玉铉,南朝梁瑯琊临沂人。仕周为开府记室参军,袭爵石泉县侯,拜光禄卿,入隋为安都通守。《周书王褒传》尾见其名。娶周氏,子八:宏让,宏直,宏庆,宏仁,宏义,宏训,宏道,宏艺。

43世——宏直(生卒不详),鼒次子,字长宗,瑯琊临沂人,初仕唐太子舍人,袭爵石泉县侯。龙朔年卒(龙朔仅三年661-663),年四十八。娶魏氏子五:缄,续,缋,綝,绲。

44世——綝(?702),宏直四子,字方庆,以字显。(明嘉靖二十二年友谧撰王氏家乘受姓源流序中载,綝为宏让之子,而非宏直之子)。《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》记载其先自丹阳(古地区名:公元前312间,在今陕西、河南两省间的丹江以北。古都邑名,周成王时,在湖北秭归东南。古县名,秦置,在今安徽当涂小丹阳镇。郡名,西汉时在今安徽宣城,唐初时在贵州思县东。清时丹阳在今江苏镇江)徙雍州咸阳(今属陕西省)。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。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。武后时迁广州都督,当政廉政秋毫无索取,以善政转洛州长史,封石泉县子,迁鸾台侍郎,同凤阁鸾台平章事,进凤阁侍郎,依旧知政事。神功初(6977月)清边道大总管。以老乞身,改鸾台监修国史。中宗复为皇太子,方庆为检校左庶子。长安二年卒。娶氏,子十:晞,晦,曒,晊,晔,晙,暟,昕,喡,晖。

45世——曒(生卒不详),綝三子,字光辅,以字行,仕唐殿中侍御史,迁尚书度支郎中,开元中出为潞州刺史,卒年五十六。娶李氏羽林大将军多祚女,子二:宠、宰。

46世——宠(715-785),曒长子,字尚年,一守尊荣。唐贞元初卒(公元785年),年七十一。

考证评注:孙王绍公元690年生,祖孙三代出生年代有问题。娶博陆田氏,子一:仲连。

47世——仲连(生卒缺),宠子,初名嗣鲁,以字行,唐北方人。唐扬州禄事参军,卒年三十八。娶韩氏,子一:绍。

48世——绍(690-731),仲连子,字祖渊,唐举明径不仕。

评注:祖宠生于公元715年,孙绍生于690年。祖孙出生年代倒置有问题。娶杨氏,子一:玙。

49世——玙(?768),绍子,字奂若,唐雍州咸阳人(今属陕西省)。娶郑氏,子二:及、乂。

考证评注:王庸敬对四十四世的(即方庆)至五十二世(璧)这9世世系已有质疑,他在谱中列举四个疑点:其一:按旧唐书有王玙传,传首不言(不记载)王玙为方庆六世孙,传末不言曾孙为博(璧),更无子嗣记载,因玙入道好仙术,又善祭祀,被玄宗器重肃宗时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,惟新唐书增入此说。其二:庸敬引据沈炳震考核,以时代分析谓别一王玙之说甚允王庸敬在四十八世王绍行传中说,王绍其赠官或称淮南节度使,太子少帅,开府仪同或称尚书祠部郎中,并太保,开府仪同三司二说不相符合……据沈氏炳震说,谓方庆以万岁通天元年(696)入相,玙与乾元元年(758)入相,相去仅63年,不应据有六世孙(綝、曒、宠、仲连、绍、玙)位至宰相……玙(与)高祖(曒)间隔四世同时而仕,恐亦不然,相肃宗者,盖别一王玙云云。其四:王庸敬又据艧轩谱於绍行传注云开元辛未(731年)上溯四十二年,当生于天授庚寅(690年),是绍长於宠(绍祖父)二十三年,安得为祖……”。按王庸的考证,自四十五世至五十二世共九世,其生卒年率和父子关系大有质疑。我在2008年根据听兰理事长指令考证时,已列举过瑯琊王氏世系的多处质疑,以为有拉凑、嫁接所在。

50世——乂(生卒无考),玙次子(按《旧唐书列传卷第八十》王玙行传中未记载有子嗣),唐太常博士,历中散大夫,迁居渭南。娶潞氏,子二:镕、鏚。

51世——鏚(生卒无考,其兄镕生卒为873921年),乂次子,字仁圭,唐奉礼郎,潞州刺史。娶韩氏,子二:挥,璧。

52世——璧(844912),子,字大猷,祁门人(因何从陕西咸阳迁居安徽祁门,无考)。唐乾宁初弟博任宣抚浙东西令,尚遗书给钱鏐,被留参其军事,授镇东节度判官。娶章氏,侧室陈氏、周氏,子九:思聪思联思仲思茂思会思悰思经思谅思谦。

思聪,璧长子,南唐朝散大夫。娶氏,子二:敬璋,安远知县,析居祁门高塘。敬允,仁化县尉,居浮北柘平。

思联,璧次子,南唐谏议大夫。娶氏,子三:敬文,仕通判,居祁门邑东王村。敬昭,陕州推官,居祁门樵潭。敬成,文林郎,居浮梁港西。

思仲,璧三子,南唐中散大夫。娶氏,子三:敬爱,万人长知县,居浮梁港南。敬琬,千人长县尉,居浮梁港口。敬璁,柳州通判,居浮北石鼓大田。

思茂,璧四子:南唐行军司马。娶氏,子二:敬献:早世;敬祥,石埭知县,居祁门栗木。

思会,璧五子:南唐宣州行军统师。

思悰,璧六子:南唐洪州教授。娶氏,子二:敬仲,广州通判,居祁西田源。敬饶,承信郎,居浮梁北新置。

思径,璧七子,仕南唐直秘省。娶氏,子三:敬伦,奉议大夫,居浮西拏源。敬诲,宁州别驾,居浮梁西龙潭。敬珉,翰林文馆秘书,居浮梁北涪溪。

思谅,璧八子,南梁通议大夫。娶氏,子三:敬显,德安府知禄,居祁西山口。敬清,奉议大夫,居浮西拏源。敬淳,宁乡县尉,居祁西小易。

思谦,璧九子,仕吴越为客省舍人。娶子五:敬义,文林郎,居浮梁县西大景段。敬逸,先锋将,居浮北坑头。敬忠,通议大夫直学士,居浮北岭。敬和,保义郎,居浮西盘溪。敬复,仕通判,居浮梁北韩。

考 证 评 述

一、该支王氏世系考证主要依据《二十五史》、《中国历史大辞典》、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、《中国历代年谱总录》、《瑯琊王氏通谱》、王大良《中华王氏通书》、《中国族谱序列选刊》、王铁著《中国东南的宗族与宗谱》、《辞海》、《浙江省金华市志》等书籍资料,进行对考核实。

二、本次考证仅瑯琊王氏王元至王璧一支,共34世,五代十国以后的世系暂不列入考证行列。

三、初步考证,该支王氏世系不符合世代年率传承的有四处,二十多世代袭至吉。音至览。吉至导。綝至玙。这些世代的出生年率,已评注在相关世代中。根据王庸敬和王铁的考核,有可能是拼凑起来的(其他瑯琊分支我还考证了几支,则更加乱套)。

四、从王璧及九个儿子,23个孙子都在朝为官,也是不符实际的,更何况王璧也是靠王博留遗书给钱鏐,才有个小官,璧不可能为9个儿子23个孙子都安排为官。璧、子、孙三代为官有质疑,应向为官之地的县府志调查,可由当地本会会员负责调查。

王璧一支我只能考证到此,请理事长审核。

另外,考外一说:瑯琊王氏世系之乱,我认为何朝何时大范围王氏代表汇合到宁波鄞县会谱(我已有复印资料寄给你)有关。因当时没有录音录像技术,仅凭记忆,返回后改郡系,当然差错很多。

  信息录入:wxc  
  责任编辑:wfl  
【打印】  【返回首页】  【关闭】  
上一篇:徽州王姓分布及名人    
下一篇:古塘王源流考    
 
王氏网 新安琅琊王氏网 全球王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