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 返回首页 >> 王氏源流 >> 王氏源流 >> 关于三槐王氏上源世系再次考略
关于三槐王氏上源世系再次考略
作者:王汝珊 信息来源:中华王氏网 更新日期:2010-09-11 浏览[4917]

(从太原王氏第29世霸——三槐王氏56世言)

随着《中华王氏大成总谱》的《三槐王氏大总谱》编辑工作的深入进行和展开,关于三槐王氏上源世系的考证问题已基本定局,总谱局编辑部也已经于2008年十一月公布了《关于三槐王氏上源世系考证总结报告》。然而,在追踪三槐王氏上源世系问题上,几百年来,诸多《家谱》修著的论述、一些名家及宗亲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质疑,都是情理之中的。裙带关系的牵连,襟系上下的纳入,如:王通究竟有三个儿子,还是二个儿子等等?诸如此类的存疑,都想有一个统一的答案、合理的论述。谨防以讹传讹,舛误非议。近几年来,本人因续修《家谱》,对吾上源世系,特别是三槐王氏上源世系问题上进行了再次考究。对三槐王氏的上源世系作些小小的修改补充意见,供宗亲们参考,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。

其一:对太原王氏第29世霸——三槐王氏言世系简述

29世:霸。励公子,字儒仲。据《二十五史》、《后汉书·王霸传》载:霸为太原广武人。广武,古县名,西汉置,治今山西代县西南,北魏移治今代县,隋改名雁门。霸少有清节,汉平帝时应召入京,仕司徒侯,有盛名。王莽篡位,弃冠带,绝交宦。光武帝建武中征到尚书,拜称名不称臣。有司问其故,霸曰:天子有所不臣,诸侯有所不友(礼记曰:儒有上不臣天子,下不事诸侯)。司徒侯霸让位于霸,故梁令阎阳毁之曰太原俗党。汉徵君霸,字儒仲。颇有其风,遂止,以病归,隐居守志,茅屋蓬门,连征不就,以寿终。後以功封淮陵侯,云台二十八将之一。这是自十九世威公之後太原王氏最早见于史传的第一人,故世人据此认为,太原王氏的称法,应自霸始。实际上是太原王氏从威至霸公近十代人因无显要历史事迹,地位不显,因而无史料记载,直至霸公,太原王氏又显赫于史。因此说太原王氏应自霸始的说法不正确的。霸公後居晋阳,娶妻贾氏,生二子:殷、咸。

30世:殷。霸公长子,东汉中山太守,食邑祁县而居焉,以春秋周易训,乡里为子孙资,为山西太原王氏祁县一支系祖。祁县在今山西太原盆地中部,汾河中游东岸,同蒲铁路斜贯县境,汉时置县,距太原仅60公里。殷公娶沈氏,生子一:亥。

31世:亥。殷公子,字子渊,抱经不仕,征召不就,躬耕居于祁县,著书立说,教授乡里,深为当世(地)所推敬。又《中国人名大字典》亥,汉宣帝时官仕中郎。娶令狐氏之女,生子一:岱。

32世:岱。亥公子,字宗岳,后汉永和初(136年)征为功曹椽,时因梁氏擅权,辞不赴命,娶氏,生子一:卓。

33世:卓。岱公子,字仲远(?137年),东汉阳嘉三年(134年)以光禄勋代孔扶为司空,永和二年(137)三月卒。娶氏,生子一:述。

34世:述。卓公子,殷四世孙。克播前烈,著春秋义统,公府辟不就。宰相世系表为文中子世家。娶氏,生子三:隗、懋、允(东汉献帝时初任司徒,後與吕布密谋诛杀董卓,不久被董卓部将李傕、郭汜所杀害。)

35世:懋。述公次子,官居东汉献帝间仕侍中,迁幽州刺史。

36世:宏。懋公子(史称允兄子,允兄是为懋也),字长文,居山西太原郡祁县,后汉仕河东太守,绵竹侯。以从叔允之难,弃官北居新兴,仍为新兴太守,後为雁门太守,见《宋书》王玄谟传。娶氏,生子一:并,一说子曰:侔。

37世:并。一说侔,宏公子,名未详,娶氏,生子一:扬,一说子:默。

38世:扬。一说默,宏公孙,字处静。魏仕尚书。娶氏,生子二:佑、寓。

39世:寓。宏曾孙,皆以文学优,显于世,遭愍怀之难,遂东迁居焉,家本祁县,娶氏,生子一:罕。

40世:罕。寓公子,太原祁县人,仕慕容氏为上谷太守,随慕容德寓居青州。娶氏,生子一:秀。见《宋书》玄谟传。

41世:秀。罕公子,以文学显于世,早卒。见《宋书·南史》玄谟传,玄谟以将略显,玄则以儒术进。娶氏,生子二:玄谟、玄则;女一。

42世:玄则。秀公次子,字彦法,太原祁县人,南朝仕宋太仆、国子博士。曾作《时变论》六篇,言化俗推移之理,常嘆曰:先君所贵者礼学,不学者军旅,兄何为哉?遂究道德,考经籍,谓功业不可以少成也。玄则公娶氏,生子一:焕。

43世:焕。玄则公子,南朝仕宋江州(今江西九江)刺史,曾著《五径决录》五篇,言圣贤制述之意。娶氏,生子二:虬、蜚。

44世:虬。焕公长子(458500年),在高帝萧道成代宋后,受宋禅诛袁粲,于建元年间奔至北魏。魏孝文帝太和八年(484年)征为秘书郎,迁给事黄门侍郎,任并州(今太原)刺史。始家于河汾,有大功,封晋阳穆公,谥曰穆。宣武帝景明元年(500)庚辰卒,享年四十三,曾著《政大论》八篇,言帝王之道,封鉅鹿郡君。娶魏氏,生子一:彦。

45世:彦。虬公子,仕至同州(属陕西省,故为奉天辽沈道)刺史,曾著《政小论》八篇,言王霸之业。娶氏,生子一:杰。

46世:杰。彦公子,太原祁人,仕济州(故时为河北)刺史,封安康献公,谥曰献,受田于龙门,始定居下来,曾著《皇极谠义》九篇,言三才之去就,并有龙门禹庙碑传世。娶氏,生子一:隆,女一适临江侯蒋川。

47世:隆。杰公子,字伯高。幽识虑远,敏悟极高,凡事则礼,非礼不行,传太仆先生之业所在,教授门徒常千余人。隋开皇初,以国子监博士待诏云龙门,承诏著《兴衰要论》七篇,言六代之得失,帝称善。后出为武阳郡,昌乐县(今河南南乐县)令,再迁忻州铜川县(今山西忻县西)令,秩满退归,遂不仕,曰铜川府君,卒葬山西河津县。娶氏,生七子:度、通、凝、绩、、静。

48世:通。隆公之次子,字仲淹(580-617年),河东龙门(今山西万荣县)人。生于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,卒隋大业十三年(617年),享年三十八岁。通幼明悟好学,受书于东海李育,受诗于会稽夏琠,,问礼于河东关子明,正乐于北平霍汲,考易于族父仲华。集一心于学,夜寝六载不解衣。隋秀才高第,官仕蜀郡司户书,佐蜀王侍读。仁寿三年(603年)始冠概然,有济苍生之心,西游长安,谒见隋文帝,奏献安邦治国太平十二策,帝大悦曰:得生几晚矣,天以生赐朕也。将十二策交公卿评议,公卿不悦,通知十二策不受公卿采纳,见再仕无望,遂作东征之歌而归。歌曰:我思国家兮,远游京畿。忽逢帝王兮,隆礼布衣。遂怀古人之心兮,将兴太平之基。时异事变兮,志乖愿违。吁嗟道之不行兮,垂翅东归。后朝廷连征诏数次请王通授职,通不就。在隋朝诸儒唯通能明王道,隐居白牛溪,游其门者皆天下隽杰。后赴河汾龙门(今山西河津县)遂家焉。隋末弃官,著书立说,聚徒讲学,传授王道之业。门人自远而至,李靖、房玄龄、魏征、王佐、杜淹等往来求学受业者不可胜数。主张儒、佛、道三教合一,但以儒学为主,一生以明王道为己任,欲重兴孔子之学,重振孔子之业,当时有王孔子之称,后世有河汾道统之誉。隋大业十年(614年),尚书召蜀郡司户,十一年(615年)以著作郎国子博士征,王通皆不就。十三年(617年)卒,卒后门人谥曰文中子。娶氏,生子二:福郊、福畤。

49世:福郊。通公长子,太原祁县人。据《王氏通谱卷首》及二十五史中《旧唐书·文苑传·第一百四十》、王通的门人弟子杜淹撰《文中子·世家·卷十》载:文中子王通生二子,长子曰福郊,幼子曰福畤。福郊为祁门王氏,娶氏:生子三:勮、勔、勃。长子勮,字子功,对高第补寻虎州参军。次子勔,字子用,唐高宗永徽四年(公元653年)进士。贞观二年,进文舘学士,兼知天官侍郎,累至泾州刺史。幼子勃,字子安,以文学显,唐高宗时进士。兄弟三人並著才名,构思无滞,词情英迈,才藻相类,父友杜易简称之曰王氏三株树

福畤为武口王氏,生子三:长子助,字用义。次子劼,字用德。幼子劝,字用道,唐高宗时任浙西观察使。兄弟三人均以文显。

50世:勔。福郊公次子,字子用,唐高宗永徽四年(公元653年)进士。贞观二年,进文舘学士,兼知天官侍郎,征贤良,皆上第,制策登科,官累仕至泾州刺史。生子一:怡。

51世:怡。勔公子,唐朝累官至渝州司户参军。娶氏,生子一:潜。

52世:潜。怡公子,太原祁人,唐朝时官扬州(今江苏省江都)天长县丞,赠尚书吏部郎中。娶氏,生五子,第五子:質。《旧唐书·文苑传·第一百十三》王质传中有其名。

53世:質。(769836年)字华卿,潜公第五子,据《旧唐书·文苑传·第一百十三》载:王质太原祁人,五代祖通,字仲淹。質少负志操,系官宦门第,客居寿春,躬耕以养母,专以讲学为事,门人受业者大集其门。年甫强仕不求闻达。亲友规之曰:以华卿之才,取名位如俯拾地芥耳,安自于阘茸者乎!扬名显亲非耕嫁可致也。质乃白于母,请赴乡举。元和六年(811年)登进士甲科,释褐岭南管记,历佐淮察,许昌,梓潼,兴元四府,累奏监察御史,入朝为殿中,迁侍御史,户部员外郎为旧府延荐检校司,封郎中,赐紫金鱼带,充兴元节度副使,入为户部郎中,迁谏议大夫,出为虢州刺史,召洽为给事中,河南尹。文宗八年(834年),仕至宣歙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、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,在政三年,开成元年(836年)十二月初八日,无疾暴卒于任上,时年六十八,赠左散骑常侍,谥曰定,翌年八月十一日葬于河南永宁县洛川乡。唐礼部尚书,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,字梦得,为質撰《王质神道碑》。娶荥阳郑氏,生子一:庆存,女三。

54世:庆存。質公子,娶氏,生子一:乾。

55世:乾。庆存公子,大名莘县人。因讨黄巢有功,授忠显校尉,转承直郞,淮东道江都邑令,知江南浙西道杭州钱塘邑,娶寇氏,生子一:言。

56世:言。(869930年),乾公子,字伯谨(《通谱》载为伯纶)。太原祁县人。据国家图书馆(原北京图书馆)所藏《王氏世谱》所载赵孟頫《宋兵部侍郎许国公赠太师尚书令王公纪略》:王言之父名王乾。王乾之子王言,始定居于山东大名莘县。五代后梁太祖朱温开平二年(公元908年)举进士;《旧五代史卷二十二·列传卷第十二·梁书二十二·牛存节传》中载王言军职三年(894年)夏太祖东讨郓州,存节领军大破乐亭,扼其要路,都指挥使……存节密与都将王言谋,入郓(今山东郓城)垒,十二月,存节迁王言夜伏通士于西北,以船踰濠,举梯登陴,既而王言不克而入。存节独率伏军负梯撞破其西壅城。其后王言军旅无名,从其文职,官授從仕郎、新安邑丞,淮西江北道光州定城令转承务郎;知江东道信州玉山邑;知淮西北道舒州环宁邑;累官知滑州(今河南滑县)、黎阳(今河南浚县)令。

据《王氏通谱·三槐王氏》中记载:其先太原人,世居渭南(今属陕西省),唐季占籍魏郡,家大名之莘县,言生唐懿宗咸通十年己丑(869年),卒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(930年),年六十二。合葬山东大名府莘县城东北二里群贤堡。据北宋宰相王旦季子王素撰《永泰王氏源流序》,司马光撰《永泰王氏宗谱序》三槐王氏之源,其先世家本太原,灵王太子晋之后,错息翦威霸殷通言之裔。江苏吴县皋桥支(西沙支)家谱记载:则以隋文中子王通为始祖,为隋代文中子王通之后,原属河汾龙门王氏。五代末年,因孙大名莘县人王祜在自家庭院亲手植三槐,成为三槐王氏的开基始祖。后人赠追王言为三槐王始系姓始祖。至宋天禧初,以曾孙旦贵,赠太师,尚书令兼中书令,追封许国公。娶姚氏,追封鲁国夫人,生子二:彻、永。史称三槐王氏系出太原王氏,是为宋代的名门望族。

57世:彻。言公子(892942年),字伯通。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(892年)九月初二日,以文行著名,五代后唐进士。后唐同光三年(925年)状元及第。授校书郎,直史官,历右拾遗,官至左拾遗。卒后晋高祖天福七年壬寅(942年)正月二十日,年五十一岁,遗封鲁国公。合葬山东大名府莘县群贤堡。娶田氏,追赠秦国夫人。生子二:祜、祉。

58世:祜。或作王祐(924987年),彻公子,字景叔。追封为晋国公。山东大名府莘县人。生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(公元924年),卒于北宋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,享年六十四岁。祜公自幼聪慧,少笃于词学、性倜傥有俊气。年轻时即以文章词学名震京师,后汉乾祐元年(948年)进士,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,为宋太祖、太宗手下名臣,累官兵部侍郎。后周时曾任魏县、南乐二县县令。入宋后,历仕宋太祖、太宗二朝。王祜为官清廉,积德行善。宋太祖即位,擢拜殿中侍御史。乾德三年(965年)任知制诰。乾德六年(968年),加封集贤殿修撰,转户部员外郎,后出知潞州、襄州、潭州、旋代替符彦卿镇守故乡大名府。赵孟頫所撰的《王公纪略》中记载:宋太祖立国之时,祜任监察御史。有传说原大名府镇守符彦卿图谋不轨,宋太祖委派祜专门查处此事,并且向祜许诺,待事成回朝提升他为宰相。祜以才德闻名于世,口碑极好。天下百姓都盼望他能当上宰相。祜经考察符彦卿后回朝,却以自身一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符彦卿无罪。且向宋太祖直谏:五代之君,多因猜忌杀无辜,故享国不永。愿陛下以为戒。然而,直道难容于世,王祜的直言道中了皇帝的心病,宋太祖震怒,因符彦卿案被贬为护国军行军司马,华州安置。

宋太宗即位后,改任王祜为河中知府,后又调入朝,任左司员外郎、升任中书舍人、充史官修撰,不久任开封知府。宋太宗称赞王祜文章清节兼著,高明直谅,大懔节然。因于雍熙四年(987年)特拜他为兵部侍郎。可惜,祜还未来得及施展才华,便于上任后月余去世。卒后追封为晋国公,累赠太师,尚书令兼中书令。葬于陕西华州安丰里。

三槐王氏的发迹,是由王祜肇其端的。三槐王氏之称,源于王祜植三槐。据(元)脱脱《宋史》卷二八九二《王旦传》记载:三槐王氏之所以得名,也是因为王祜的所为。王祜因刚正耿直,曾被太祖疏远了,但他仍以国为重,且将希望寄托于后代,便拟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,百官朝见天子时,三公皆面槐而立,后来以三槐便被用来隐喻三公之位。于是,祜公在开宝三年(970年)春,他拖着病体亲手在自家庭院中栽了三棵槐树,并自信地发出预言说:吾之后世,必有为三公者,此其所以志也。三槐三公,出自《周礼·秋官·朝士》:朝士,掌建邦外朝之法,……面三槐,三公位焉。《注》:槐之言怀也,怀来人于此,欲与之谋。王祜深信自己积有阴德,后代子孙必有位至三公者。在宋代,三公指主辅重臣,是宰相的加官,故王祜是暗示其子孙必为宰相的。预言子孙兴盛,位登三公。后来,王祜的子孙果然显赫兴盛,30年后,且其次子王旦官至宰相,位进太保,居三公之首。旦子王素官拜工部尚书。三槐王氏英才辈出,闻名于世。王祜的预言变成了现实。

王氏族人共认,其宗族的繁荣昌盛,都是拜受这为传奇宗祖王祜的恩赐所致。为纪念王祜之功,后人将王祜种槐的家族厅堂命名为三槐堂。本支族自王言遂称为三槐王氏,堂号为三槐堂。三槐王氏既实现了祜公发达家族的愿望,也为家族赢得了三槐王氏的美名。更有北宋名臣、著名大文豪苏东坡(苏轼)撰写《三槐堂铭》:文中王城之东,晋公所庐,郁郁三槐,惟德之符之句盛赞王祜的功德。李沆亦为王祜题赞肃肃者度,温温者容,三槐堂中,积德累功,佑启后人,允大厥宗,流芳千秋。

三槐王氏自王祜起,定居于京师开封,其后代南渡到苏州,则始于王皋。王祜先后有两位妻子:娶任氏,继边氏。分别封为徐国夫人、秦国夫人,生子三:懿、旦、旭。详见《宋史》本传。

王祜的弟弟王祉,王庸敬编撰的《王氏宗谱》记载:字景安,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(932年)十月十六日生,后晋天福末举进士,不第。宋建隆初,举茂才,授河南陆海州(今汝州)教授,卒真宗咸平五年壬寅(1002年)三月,年七十一。葬莘县东北群贤堡。”“配田氏,赠博平郡君,子一献。孙王轸由上舍登进士第,官至工部尚书,以吏部尚书,金紫光禄大夫致仕。宋之后其后裔簪缨济济,亦为望族。详见《宋史》本传。

其二:对几个貭疑问题之诠释

一、文中子王通只有二个儿子:长曰福郊(jiao),次曰福畤(zhi)。有个别资料写为福畴(chou,哪是误写,应写福畤为正。

二、至于王通有三子,还有一子福祚,经考究无福祚其人。有可能将福郊误载为福祚。通孙从文献中考证并无,长子福郊,生子三:勮、勔、勃;次子福畤,生子三:助,劼,劝。mian)与mian)音同字不同,字意相同,王通之孙以为正。

三、有个别资料记载:王通有二子:长曰福郊,福郊生子二:勮、勔;次曰福畤,福畤生子四:勃,助,勎(lu),勸(quan),有待考证。

四、据《宋人传记资料》载:王祜,为三槐王氏始祖。王祜(即王祐),(附有七份参考资料可证)。另载王祐并非三槐王氏先祖(附有一份参考资料)。王祚其父为王建福,其支系:威公……文禮建福贻庆……,不属三槐王氏上源世系。由此可知,王祜、王祐、王祚并非兄弟三人。

五、据三槐王氏上源世系多方记载资料考究:勔的父亲是福郊,而不是福祚;怡的父亲是,而不是。至此,太原王氏霸……通至三槐王氏言的上源世系传承应是:从第29世霸——玄则福郊庆存皋(第62世)。簪缨济济,亦为望族。

 

中华王氏研究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

甘肃金城支王氏第六次修谱会会长      王汝珊(子策)  谨撰

三槐王氏三沙无锡西沙支王氏后裔

  信息录入:wxc  
  责任编辑:wfl  
【打印】  【返回首页】  【关闭】  
上一篇:古塘王源流考    
下一篇:关于鬼谷子    
 
王氏网 新安琅琊王氏网 全球王氏网